评估认识篇
1、什么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息式的综合性评估。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在2003年评估试点工作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第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试点工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我院将于2012年6月接受第二轮评估。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高职院校接受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意义是什么?
(1)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职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其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
(2)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与当地院校设置和招生计划挂钩,促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举办者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上实现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3)起到社会监督和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
(4)推动学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4、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评估是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有重点的考察,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5、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的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 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6、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7、评估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8、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1)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据: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
(2)教育科学依据: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3)管理科学依据:遵循高等教育管理及评估理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以及评估理论,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工作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文件。
9、我省评估工作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有哪些?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
(3)《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通知》(鲁教高[2008]2号);
(4)《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5)《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专家组操作规程》(试行);
(6)《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2009-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
10、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高等职业院校自有毕业生起至有3届毕业生前必须参加一次人才培养评估,但须符合以下条件:
(1) 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并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
(2)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无限制;
(3)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达到下表要求:
学校 类别 |
综合、师范、民族类院校 |
工科类院校 | 农林类院校 | 医学类院校 | 财经、政法类院校 | 体育、艺术类院校 |
生均面积 | 5.30 | 8.30 | 8.80 | 9.00 | 1.05 | 1.85 |
(4)生均图书(含折算电子图书)达到40册/生,不具备申请评估条件的院校,应尽快加大投入,在有5届毕业生前须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参加一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其有3届毕业生后、首次参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前,逐年减少其招生计划。
11、评估的程序有哪些?
(1)学校自评:学校要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准确理解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本精神,掌握实质内涵;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基本判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形成自评报告(不超过10000字),并填写《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2)提交材料:学校须提前60天向省教育厅提出评估申请。专家组进校前30天,学校向省教育厅提交书面自评报告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数据,并同时将自评报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数据、区域和行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等在校园网上向社会公布;
(3)确定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应由熟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组成,其中必须包括行业企业人员和一线专任教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根据被评院校规模与校区结构、自报主要专业、特色专业类别等因素,确定专家组成员人数和名单,并对社会公布。
(4)现场考察:专家组到现场考察评估,在与学校充分交流和对学院填报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考察评估工作报告。现场考察时间建议掌握在2-3天为宜;
(5)确定结论:专家组的结论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予以审定、公布,并将评估结论(包括专家组评估考察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评估意见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
1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及关键评估要素有哪些?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共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
(1)7个主要评估指标分别为: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
(2)对应的22个关键评估要素分别为:
领导作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校园稳定;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
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
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
教学管理:管理规范;学生管理;质量监控;
社会评价:生源;就业;社会服务。
13、评估是否通过的指标是怎样评定的?
专家组对照《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22个关键要素进行投票,若某个关键要素“合格”票数达到三分之二即该关键要素“合格”,否则该关键要素为“不合格”。若被评院校关键要素的“不合格”总数超过5项,则院校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若关键要素的“不合格”总数不超过5项(含5项),评估结论为“通过”。
14、评估结论有哪几种?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对暂缓通过的院校,在一年内必须再次进行评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同时适当减少其招生计划;若第二次评估仍未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暂缓安排招生计划等有效措施,促进其尽快达到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教育部将从2008年起,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次评估结论。
15、评估的整改与回访是如何规定的?
(1)整改作为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落实专家组反馈意见,巩固和扩大评估前期阶段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下一轮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学校要认真研究专家组的考察意见,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明确整改目标,研究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把整改落到实处,发挥评估的最大效益。评估结束后1个月内,学校应以正式文件分别向教育厅和评估委员会提交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应明确整改目标、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整改期限为1年,整改结束后向教育厅和评估委员会提交整改情况报告。
(2)省教育厅建立随机评估回访检查机制,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深入学校了解学校评估整改情况,促使学校评估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回访工作由2至3名专家组成,回访检查一般在学校评估整改结束后进行。回访工作时间为1天,回访检查后形成考察报告,分别报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对没有按整改计划完成整改任务的学校,省教育厅将批评通报,限期整改,情节严重者将更改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
学院自评篇
16、我院参加评估的时间?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2009-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和《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鲁教高字[2009]5号)要求,我院原定于2011年10月接受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经学院党委研究并报山东省教育厅审批,时间最后确定为2012年6月。
17、学校的自评工作有哪些?
学校自评工作包括自查、自建、自改,并准备自评报告。
(1)各院校在评建过程中,要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各院校需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成果、措施、经验和特色,对照评估关键要素,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基本判断,找出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形成自评报告(不超过10000字)。
(3)各院校须提前60天向省教育厅提出评估申请,教育厅对评估的基本条件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进行预审;
(4)专家组进校前30天,学校向省教育厅提交书面自评报告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数据,并同时将自评报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数据、区域和行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等在校园网上向社会进行公布。
(5)学校自评要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18、学校应提报哪些材料?
专家组进学校前30天,学校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自评报告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并将自评报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的原始数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在校园网上向社会公布。
19、评估着重关注的要点是什么?
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即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专家评估篇
20、根据《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评估专家组是怎样组成的?
评估专家组受教育厅委派,由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负责拟定人选,报省教育厅批准同意,经向社会公示后聘请。评估专家的选定要结合被评院校特点及专业类别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派。专家组一般由8人组成(含秘书),必须有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外省专家参加。
21、评估专家组到学院考察评估时采取哪些步骤?
(1)听取学院自评情况的汇报(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主要陈述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创新举措、存在问题及自我诊断、整改措施等内容;
(2)考察学院: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对学院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教师教研和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获得相关信息;
(3)考察教师说课:听取某门课程的任务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时间控制在20分钟。说课后,专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填写《教师说课记录表》;
(4)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专家现场考察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访谈可以通过安排座谈会、部门走访、教师和学生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访谈对象由专家根据个人分工情况、发现问题、考察的重点确定,访谈工作可由专家单独完成或者合作完成,专家要以探究问题的成因为主要目的,学校的师生员工也可向专家反映情况或意见。
(5)专业剖析: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布局,结合学校的推荐,选择1或2个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剖析。从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考察,全面了解专业建设情况。专业剖析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专业剖析,总结专业办学过程中的经验、成果和特色,以带动全校专业建设。同时查找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推动专业发展。
(6)专家根据评估工作的需要可以调阅学校的相关原始资料、记录。数据重点在于使用,数据的真实性由学校负责,专家对表现异常的数据,要深度挖掘原因,拣出问题本质;
(7)在各位专家考察建议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讲座和专家组投票,形成专家对学校的考察评估反馈意见和评估结论建议,并安排评估材料上报及归档工作
(8)召开评估情况通报会:由专家组组长代表专家组向学校及其主管部门领导反馈考察评估意见,各位专家发表个体的意见和建议,并听取学校和主管部门的意见(不宣布评估结论建议)。
22、专家组到学院考察的重点是什么?
专业剖析、说课、听课和深度访谈。
教师参与篇
23、评估对教师说课有什么要求?
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专家组会有目的地抽选部分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说课”:
(1)说课的教师和课程由专家组根据现行课表研究确定,教师讲授什么课,就说什么课;
(2)说课分为说一门课、说一个章节和说一个课时三种形式。专家组会根据情况确定说课教师和说课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说课要求;
(3)说课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由专家确定),说课结束后,专家与说课教师进行交流;
24、说课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通过说课活动考察被评估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业务基础,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5、课程说课注重考察教师哪些方面的内容?
(1)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
(2)教学基本功和职业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
(3)教师对任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主讲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的理解;
(4)教师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情况;
(5)教师掌握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高职教育教学基本特点的情况;
(6)教师掌握任教专业的职业技能情况;
(7)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理念在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的体现。
26、课程说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程说课应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为理论依据,结合高职教育理论以及专业培养方向,阐述这门课的总的教学目标;能站在专业的高度,阐述本门课的性质、地位、作用;
(2)根据本门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概“说”教材的内容设置、课时安排,说这部分特别要注意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比例的安排;
(3)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生群体,阐述这门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在阐述这部分内容时,注意不要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难度,而是多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挖掘重点和难点。
此外,还应该对这门课的总的教学方法(包括学法)做出设计,要尽量突出实践活动和能力的培养。
27、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说课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将自己的教学特长与创新之处讲清楚、讲透彻,将课程教学设计中最精彩的部分充分地表达出来,以提升说课的效果。
28、评估专家听课时,主要考察授课教师哪些表现?
(1)讲课的热情、精神是否饱满;
(2)讲课的感染力,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对问题探索的深入浅出和启发性;
(4)讲课是否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5)对讲课内容是否娴熟、运用自如;
(6)讲课内容的信息量;
(7)教学内容是否能反映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8)有无给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9)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10)能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9、什么是深度访谈?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信息的方法,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调查者通过追问的技巧来掌握其需要了解的信息。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的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评估专家根据事先查看相关材料、听取院长汇报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的问题,以学院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等作为被访谈对象,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
30、深度访谈的意义是什么?
(1)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是否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得到了充分地理解与执行,即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学习理解和执行的情况;
(2)通过深度访谈与学校进行平等交流,了解问题原因,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即通过深度访谈对学校进行“诊断”和“开具药方”;
(3)引导高职院校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涵建设上,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
31、深度访谈对象的范围是什么?
访谈对象包括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重点是学院领导、中层干部、专业带头人、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干部。
32、专家深度访谈的特点有哪些?
专家深度访谈有如下特点
(1)对每一次访谈专家有明确、清晰的目的;
(2)对每一次访谈的对象,专家都是经过认真的选择,即能够准确、公正地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
(3)对于特别关注的方面,专家可能从多个角度采集信息;
(4)访谈是在宽松、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的;
(5)未了解透彻或有较大出入的问题,专家可能对访谈对象进行再次访谈;
(6)访谈一般在访谈对象的工作场所进行,以建立宽松的氛围,也便于随时查阅有关资料;
(7)专家访谈过程中,可随时要求被访谈者提供证明材料;
(8)基本教育思想与基本管理方式与所有人谈,专业问题与对口人员谈;
(9)不同学校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差异,深度访谈的对象、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可能不同,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及访谈对象,所以无法事先掌握访谈的题目。有时专家为证实某一问题,会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所问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工作或内容。虽然不能预先了解访谈的题目,但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更好、更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
33、访谈准备工作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要了解专家深度访谈的问题范围(访谈的侧重点),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将其融入日常的人才培养工作。要注意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中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说明,从中了解人才培养工作中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要求;
(2)访谈内容分为整个学校所有人应知应会的知识(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内涵与实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校训校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特色、专业情况等,特别是与办学条件相关的各项指标情况及其相应的内容,防止口径不统一。)和与自己工作、学习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两部分,前者是所有教师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后者是每一部门从自己实际出发需要熟悉、掌握的内容。学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师、学生干部是访谈重点对象,要熟练掌握有关知识;
(3)深入了解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对本职工作内的事情要熟知;
(4)为了能回答专家从侧面想了解证实的问题,对非本职工作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情况、制度等内容应有所了解;
(5)要顾全大局,注意维护学校的形象,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访谈中去。如果不是很清晰地知道非本职工作的或与自身无关的事情,可以如实回答说不了解,切忌回答出与实际不符或个人主观猜测的内容。
评估要素篇
34、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有哪些特征?
(1)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终身教育观念;
(4)适应社会和教育市场经济的需要;
(5)构建适应21世纪的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6)强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树立全程质量意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7)在对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评价中,接受社会的检验。
35、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6、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的“三大规划”和“三小规划”各是什么?
“三大规划”是:校园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规划;
“三小规划”是: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3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深刻认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8)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8、在实践教学中,顶岗实习的时间是多少?获得双证书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应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39、学校特色是指什么?
学校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
(1)体现在总体上的特色—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
(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
(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
(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40、特色专业指什么?
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且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并得到公认。特色专业是指在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明显特色的专业。
41、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42、高等职业院校应如何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1)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3、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44、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六大基本特征是什么?
(1)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
(3)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4)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占较大的比重(实践学时占50%以上);
(5)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6)培养途径:学校与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者相结合、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45、什么是“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实习实训安排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
46、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行业和企业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
(2)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3)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4)企业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
47、双师素质教师的含义是什么?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
(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
48、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49、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核心和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50、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整个体系是一个由这些环节组成的闭合系统。
51、学校教学的中心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的中心地位应该体现在:
(1)学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2)教学经费比重处于什么地位,有没有稳定来源;
(3)非教学部门为教学部门服务的程度;
(4)学校有哪些体现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执行如何;
(5)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落实得如何。
52、高职院校教师应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同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从而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类课时应占总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
53、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应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包括:
(1)管理与发展能力;
(2)工作中与人合作能力;
(3)技术应用能力;
(4)设计与创新能力;
(5)数据应用能力;
(6)应用能力;
(7)管理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4、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1)端正办学思想,使全院教职工都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观念;
(2)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及特色方面要符合社会需求,使毕业生能够受到用户欢迎;
(3)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形成就业指导、服务网络;
(4)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构建政策环境。
55、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于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与精神。
专家深度访谈的部分问题(供参考)
1、院领导
(1)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我院所设专业所培养人才的需要情况;
(2)学院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学院发展建设的规划;您对目标实现可能性做怎样的估计?依据是什么?
(3)学院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哪些具体决策,效果如何?
(4)学院在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投入方面的情况;学院是怎样分配资源(经费、教职工、场地设施、人员引进聘用、奖励、奖助学金)的?
(5)学院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及效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6)学院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情况,中层干部精神面貌状况,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状况;
(7)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8)结合您的分工,谈谈您所主管的工作或部门的现实情况,你认为重点应抓好哪几项工作,优先顺序如何?目前的成效如何?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9)学院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情况;
2、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处
(1)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如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评定、引进、培养、奖励措施;新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及在企业实践等方面的政策);
(2)教师专业素质的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及社会服务的情况;
(3)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情况;
(4)学院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行政、教学、学生管理队伍的情况;
(5)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建设设想;
(6)学院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主要措施;
(7)学校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情况;
3、教务科研处
(1)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与学籍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2)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学生和师资管理方面);
(3)教学质量管理状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包括目标确定;贯彻预防为主、实时调控、持续改进的措施与效果;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的事实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本院教学质量的基本估计(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主要措施,实施的效果);
(4)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内、外实训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服务的状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技能考核、校企合作机制、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实训设备管理、技能鉴定站(点)的覆盖率、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成效;
(5)专业(群)建设与改革思路;
(6)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及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状况;
(7)省级、校级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思路与成效;
(8)学生顶岗实习的落实情况,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情况;
(9)教师(包括校内专任、校内外兼课、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10)从侧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校企合作情况,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及社会服务情况,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等师资方面的问题;学籍管理与奖惩制度的实施状况;
(11)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多少?生均数有多少?近3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和现代技术含量提高情况;
(12)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设备及使用、为社会服务等)和利用率;
(13)学校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效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4)我院的职业鉴定站具备哪些类型(别)的鉴定资格,在所具备的资格中对本校所设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证书的覆盖情况;
(15)我校开展科研的情况、高职科研观念;
(16)科研管理的制度及执行情况;
(17)科研、教研的成果等;
(18)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的措施和成果;
(19)学校科研队伍建设的情况;
(20)高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进展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研究成果及对本院人才培养工作指导的效果;
(22)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
(23)其它职能部门(教务处、系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方面);
(24)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团队素质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25)本院的督导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26)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27)近3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和现代技术含量提高情况?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管理和利用率;
4、学生处
(1)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全校学生管理组织的系统构成;
(2)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3)班主任及辅导员工作状况、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学生及学生宿舍管理;体育、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6)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7)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
5、团委
(1)学生社团的组成、管理情况,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
(2)学生会及学生党、团组织及建设情况;
(3)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开展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4)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6、就业指导处
(1)机构设立的时间、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相关制度、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2)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状况;
(3)开拓就业市场状况;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工作状况;
(4)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与配合状况,与全校各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分工与配合状况;
(5)学生就业岗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6)社会、企业(行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
7、招生办
(1)开拓生源市场和招生宣传工作状况、近3年招生计划及其完成情况、录取新生报到率、新生素质调研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
(2)就业方面与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的关系;
(3)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毕业生跟踪调研情况;
8、财务处
(1)近3年教育事业费及专项经费拨款、学费收缴、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决算、日常教学经费、师资培训经费、图书资料费、教研教改经费、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状态;
(2)经费收入与支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9、图书馆
(1)馆舍面积、藏书册数(含电子图书)、阅览室座位数(含电子阅览室)及开放时间;
(2)馆藏图书种类、内容的构成及比例,与本院所设专业的适应情况;
(3)近3年图书册数与经费增长情况;
(4)图书生均年流通量、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情况;
10、保卫处
(1)你认为学校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学校采取了什么措施?
(2)目前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如何应对?
(3)目前学生中议论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如何应对?
(4)有无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涉及的部门、人员是否清楚?有无演练?
(5)近年来学校是否发生过较严重的,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或违规办学的事件?学校怎样处置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经验教训?
11、继续教育学院
(1)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的情况、学校在职业培训及鉴定方面的情况;
(2)社会服务方面的情况(包括对外培训、校企合作);
(3)学院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效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参加社会鉴定的状况;双证书获取情况;
(4)我院的职业鉴定所(站)具备哪些类型(别)的鉴定资格,所具备的资格中对本院所设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证书的覆盖情况;
12、各院系(重点是系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等)
(1)人才需求社会调研,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建设和设置专业方向的情况,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情况;
(2)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确定情况;(本专业学生针对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由哪些课程来支撑?实践课程与能力训练是如何强化的?)
(3)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如何制订的?依据是什么?做过怎样的调研与论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体现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4)专业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情况,专业教学改革及试点工作的做法与阶段成果;
(5)课程建设和课程总体结构落实培养目标的状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课程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情况及其效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设想;
(6)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情况;
(7)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含双师型教师、新教师的培养)情况;
(8)系级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情况与问题,质量控制的环节有哪些?
(9)专业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
(10)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及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1)在素质教育方面,系里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系里在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其效果,系内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分工与配合状况;
(12)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情况);
(14)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评价怎样?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
(15)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何思路?
13、有关教师
A、专任教师
(1)高职教育观念,对于《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2)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熟悉情况;
(3)所任课程定位,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有哪些,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做法及效果,所任课程是如何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的;
(4)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
(5)学校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情况;
(6)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7)学生素质教育状况;
(8)本人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
(9)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本系(部)有哪些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与骨干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10)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效果如何?
(11)你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
(12)学校在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学校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13)作为专任教师,你认为在工作方面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提高最有效?希望学校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
(1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B、专业课教师
(15)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16)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本专业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条件如何?本专业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情况;
(17)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18)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熟悉情况;
(19)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做法及效果;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学校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情况;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20)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状况;
C、实践训练指导教师
(21)实践训练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效果;
(2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实践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情况;
(24)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状况与通过率;
D、基础课教师
(25)有观念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重在了解,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过英语等级;请谈谈你的看法;
(26)你所任课程的建设情况及相关的措施制度;
(27)你所任的课是着重培育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如何做好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
(28)作为基础课教师,你能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做些什么方面的工作;
(29)学校有哪些鼓励基础课教师学历、职称方面提高的措施,你对此有何看法?
(30)有的学生认为基础课对所学的专业或日后的就业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对基础课的学习不重视,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E、思想政治课教师
(31)“思政课”、“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谈谈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
(33)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F、体育教研室主任、体育教师
(34)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结构、素质的基本情况;
(35)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状况,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与学校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配合关系;
(36)近3年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近3年《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通过率;
(37)体育场馆、场地、体育设施情况、组织及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的情况;